內容簡介
Salesforce客運中心、屋頂花園和塔樓是PCPA在舊金山市中心的一系列重要項目,融合規劃、建筑、交通、景觀,昭示了美國城市建設的全新篇章。
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事務所(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簡稱PCPA)新作、舊金山最高樓、美國西海岸第二高樓Salesforce塔樓在經歷了十年的精心打造后,在2018年伊始,部分投入運營。Salesforce客運中心、屋頂花園和塔樓是PCPA在舊金山市中心的一系列重要項目,融合規劃、建筑、交通、景觀,昭示了美國城市建設的全新篇章。位于灣區的客運中心和毗鄰塔樓同時打造,有時被稱之為“西部的大中央總站”(相對于美國東部紐約的“大中央總站”)。與向來的低密度、低層、依賴私家車的郊區化發展不同,這是一個都市中心再生,植根公共交通,協調高密度高層與可持續宜居體驗的城市宣言。
▼Salesforce塔樓是舊金山最高樓
項目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處于中央商務區南區的環灣街區,與金融街一街之隔,與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為鄰。塔樓面朝大海,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世界500強企業、硅谷高科技公司Salesforce公司入駐并冠名。Salesforce客運中心地、地下共計5層,入駐11種交通系統,交通樞紐面積超過100萬平方英尺。塔樓與客運中心是舊金山環灣再開發計劃的核心部分,為整個舊金山創造出2.7萬個工作崗位。
▼舊金山中央商務區南區的環灣街區
▼項目與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為鄰
▼俯瞰客運中心
326米高的Salesforce塔樓擁有經典的方尖碑樣式,60層從下至上逐漸收分,形成了修長挺拔的體量。在近處,可以清晰看到水平和垂直的遮陽片逐漸變淺,凸顯出塔樓四角弧線的玻璃。塔冠在夜晚煜煜生輝,在舊金山灣區的天際線中顯得格外耀眼。”墻面越過頂樓,形成了一個通透的冠頂,消融在天際之中。塔樓頂部凹進的垂直面在夜晚會發光。” – PCPA。
▼經典方尖碑樣式的塔樓
▼塔樓立面布滿水平和垂直的遮陽片
在Salesforce塔樓的底部是Salesforce客運中心。當你從附近的街區抵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連綿起伏的幕墻,角鋼柱結構若隱若現,好似漂浮在街面上,給人以優雅、明亮和友好的印象。客運中心的外墻極具創新性地采用了一種叫“潘羅斯鋪磚法”,它來自于著名數學家,牛津大學的羅杰·潘羅斯爵士于1974年的設計,被演繹為當代這一連續、柔軟、通風透光的建筑表皮。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進客運中心的內部,你一定會對第一眼就看到的大型天窗印象深刻,置身于溫暖明亮的首層空間。客運中心每一層都自然光充足,就是得益于天窗的設計,可謂是本項目可持續設計的一大亮點。最大的天窗取名“光柱”(Light Columns),足足有36米高。
▼臨街的幕墻給人以優雅、明亮和友好的印象
▼客運中心外觀
▼客運中心的外墻極具創新性地采用了“潘羅斯鋪磚法”
▼連續、柔軟、通風透光的建筑表皮
▼臨街入口
在乘車間隙或休閑時刻,可以享受夾層熱鬧的商業設施。首層和夾層皆有大型自動扶梯可以直達二層公交層,搭乘公交。公交層擁有一套高效的單向環形車道系統。候車島位于中央,車道在其外圍一圈。乘客通過自動扶梯到達中央候車島之后,從兩側上下客,車輛隨后可從客運中心西端的公交車道駛離。
▼客運中心大廳
▼最大的天窗取名“光柱”,足足有36米高
頂層的屋頂花園是整個Salesforce客運中心的點睛之筆,更是開放的城市客廳。舊金山市民,周邊居民租戶,換乘乘客,或者游客,都有機會體驗這橫跨5個街區,長達400英尺,從沙丘到濕地到樹林,濃縮灣區多樣生態的的屋頂花園。整個屋頂花園充滿著驚喜,絕不僅僅是綠化好這么簡單。屋頂包括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圓形露天劇場、咖啡店、一個兒童游戲場、以及若干安靜的閱讀區、用餐區和簡易的休憩交談區等,動靜相宜。細心一點的話,還會發現一些設計師的小彩蛋,比如花園兩側的噴泉會與下層車輛的駛入駛離聯動,起舞。
▼頂層的屋頂花園是整個Salesforce客運中心的點睛之筆
中央站廳設于地下一層,連接首層與火車站層,這里有商業、售票和自行車停放。通過“光柱” ,延續了地面明亮又溫暖的氛圍。在地下二層,可通過三條站臺搭乘火車,六條鐵軌分別服務于加州火車系統(Caltrain)和加州高鐵系統(California High-Speed Rail)。Salesforce項目創造的價值已遠遠超過塔樓及客運中心本身, 引發更多的思考:
▼公交層
▼火車站層
1.城市的再生
本項目所在地原是始建于1939年的環灣汽車車站。當時的車站樓及其漫長的環形高架坡道占據了大量面積,割裂城市肌理,并封鎖了高密度開發的可能性。經改造后,舊車站樓和汽車坡道均被拆除,功能不減返增,但地塊面積通過整合得以解放,作為可建設用地,為整個社區創造更大的財政、商業和公共價值。在硅谷,不少企業建設項目均位于郊區,使員工遠離他們想居住的城市街坊。環灣地區再開發卻著眼城市,為更高、更密集、更可持續發展的市中心區域未來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環灣地區再開發為更高、更密集、更可持續發展的市中心區域未來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高密度的發展方式,鼓勵人與人近距離的互動,是增進交流、迸發創意的關鍵所在; 同時,高密度集約化規劃所產生的碳排放相對于橫向擴展要少得多,自然也是促進綠色城市打造的重要手段。Salesforce項目也是公私協作的又一經典案例。舊金山市創建了一個特殊機構-Transbay Joint Powers Authority-負責環灣地區再開發的財務和管理工作。TJPA在對土地采取重新集約利用,打造公共交通樞紐的同時,釋放了周圍街區的活力和潛力,吸引私立開發商,再塑灣區的黃金地角。”這兩座建筑一起代表了城市環境下公私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方法。” – PCPA
2.建筑的公共性
客運中心在橫跨5個街區的同時仍保持路面街道的暢通,對公眾開放的屋頂公園將開設多于12個入口點,并可于周圍建筑通過連橋互通。塔樓和客運中心直接聯通,更是圍合出一個新的街面廣場,Mission Square, 鼓勵建筑與城市的共生。夜幕降臨,客運中心綻放柔和溫暖的光芒,使周圍的街區活躍起來。熱鬧的商店、咖啡館、富有勃勃生機的花園都將這里變成一個開放的目的地,堅守著城市公共性和24小時的活力。
▼功能空間剖面示意圖
3. 比多還多、比少還少
Salesforce項目的設計,著眼于項目對于全球環境的積極影響和貢獻, 為舊金山這座偉大的城市帶來一個宏偉而綠色的門戶。在臺前,不同的使用者都能在城市中心近距離地體驗到可持續設計給生活帶來的 “那一抹綠” 。在幕后, 客運中心引入了最新環保技術,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地熱供暖及冷卻系統之一,供雨水再利用的綜合水循環處理系統等。屋頂花園引入大量植被,是都市的綠肺,既過濾顆粒物凈化空氣,又創造自然降溫、減少熱島效應、收集雨水并進行生態過濾。塔樓通過金屬遮陽格柵、高性能玻璃幕墻節能減排。客運中心的通透表皮使得自然通風成為可能 – 在提供天然供暖和降溫的同時,疏散公交車的廢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水資源稀缺的大環境下,客運中心一年可節水900萬加侖(約3.5萬立方米),水量足以填滿144個奧林匹克泳池。而建筑年耗能比加州能源委員會頒布的2008年第24號節能標準還要低25%。
▼可持續設計示意圖
4.從容應對未來
Salesforce塔樓的設計不僅滿足目前高科技創新企業的使用需求,更考慮到了未來行業、技術、環境的變化,采用了架高地板、高性能玻璃幕墻、靈活分割組合的辦公室格局。在辦公室內引入部分綠植,構建人,建筑,自然之間聯系與平衡。Salesforce 項目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 “十年磨一劍” 。從2007年國際競賽揭幕,到2017年項目的即將完工恰好十年。PCPA投入的大量心血,已成功地使一個大型基建項目充滿人性化,具有開放友好的姿態,支持公共領域,并歡迎廣大的用戶。立足于城市,耕耘一個高密度、持久環保的都市未來!
▼樓面透視
▼地下二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夾層平面圖
▼二層公交層平面圖
▼三層屋頂花園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塔頂結構細部
項目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
項目面積:13萬平方米(塔樓)/1.4萬平方米(客運中心)
建筑設計: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
竣工年份:2017年
0人已收藏
全部評論 0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