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繁復的設計不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簡單到極致為追求的極簡主義風格,但是做了極簡設計后,有些人也會提出這樣的質疑:當空間元素被剝離到最少的時候,收納需求怎么解決呢?
當繁復的設計不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以簡單到極致為追求的極簡主義風格,
就漸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成為當代都市人群的青睞對象。
極簡風格摒棄了冗雜的修飾成分,
強調美學與實用價值,
一切從功能出發,為空間做減法,
從而讓生活回歸原本的樣子。
但是做了極簡設計后,
有些人也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當空間元素被剝離到最少的時候,
收納需求怎么解決呢?
曾經看到日本建筑師青山周平在《夢改》節目中為胖大嬸一家做的設計,無人不驚嘆于他那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力,青山也因此晉身為“男神設計師”,俘獲了很多女孩的芳心。
改造前
▼
改造后
▼
但是,當節目進行回訪之后,從改造之初的驚艷到如今臟亂不堪的局面,讓很多觀眾感到惋惜,甚至予以言辭激烈的抨擊。
這件事告訴我們,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則,再完美的房子也會被亂糟糟的雜物所取代。收納要做到藏露有道,定期斷舍離,才能還自己一個干凈整潔的家。
而極簡風格對于收納的要求就更高了,它講究“先簡后藏”,以精簡的態度成就人居之美,才能讓每一處細節都極致呈現。
留下需要的,丟掉不需要的
本著不犧牲實用性的原則,在保證空間舒適度的基礎上,再去挑選出最重要的生活物品和家具,就能真正地提升居住品質。
比如,我們常常以消費作為自我減壓的方式,在家里添置了很多重復性的物品,像大大小小的杯子,各種各樣的廚具,因為打折而買來的過季衣服。..。..
其實留下真正需要的,把一些零件損壞、已經過時或棄置不用的物件剔除,家里就干凈清爽多了。
生活中總有一些雞肋物品占據了空間,也莫名地增加了我們的視覺和心理壓力。“斷舍離”不是讓誰去過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讓物品發揮最大的價值,脫離了對物品堆砌的執念,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讓生活變得既愉悅又輕松。
除了從主觀層面改變生活方式外,我們也可以在整個空間設計上做文章,讓設計為生活服務,才能使空間的內部功能與外在美感達到和諧、統一。
增加空間的開闊感
在設計中奉行“Less is more”的原則,盡可能地減少多余的裝飾,如吊頂、復雜的電視背景墻、不必要的隔斷等,以舒適機能為導向,強調“回歸本真”的感受,就能增加空間的開闊感,無形中減輕了視覺負擔。
保持色調的統一
極簡的家不是一個調色盤,而是追求一種不張揚,不浮華的境界,以白色、木色、大地色等淺色系為主,用色不能過于雜亂,比較貼近自然。
在保持統一的風格基調的基礎上,再搭配一些亮色作為點綴,營造視覺焦點,可以為空間帶來獨特的裝飾效果。
采用隱藏式設計
巧妙利用隱藏式設計來收納雜物,將暫時用不到,或者較為珍貴的東西藏起來,也有利于提高空間的利用率,讓整個家變得更整潔。
利用隔斷來遮擋零碎的家居用品,既美觀又實用,不用的時候將其收起,使用的時候可隨時展開。
▼
柜門的隱藏作用非常大,在視覺上和使用上都可以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
把樓梯下方的剩余空間利用起來,你會挖掘出更多的收納功能,偶爾還能帶來驚喜感。
▼
唯有用心對待生活,它才會還你以體面,讓自己住得整潔、舒心,或許就是對生活最好的饋贈。
0人已收藏
全部評論 0
更多評論